墨普德


墨普德 (Priyadarsi Mukherji),男,1962年11月20日出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现任印度新德里尼赫鲁大学语文文化学院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学教授。2008年,受ICCR派遣,以讲席教授身份访问深圳大学。



学 历:

1979-81年:在西孟邦圣地尼各旦国际大学附属高中读书时,首次接触汉语。读高中时有孟加拉语、英语和文化遗产学为主修科目,我选修中文、地理学、音乐学和图书馆学。那时文科和理科的学生经常竞争每个学期得最高分,我在毕业考试中,打败了理科的学生,中文考试中得百分之96, 高中毕业考试总分为甲加(A+)。为此国际大学颁奖。看来中国改革开放与我开始学中文为同龄。

1981-84年: 1981年我考入尼赫鲁大学,主修汉语,选修法语、英语作品和哲学。在尼大中文系学汉语期间,我经常从中国驻印使馆带中国影片放给系里的同学们看。看电影大大助于学语言。三年后,学士毕业,在整个学院里得到最高分,因此印度教育部颁尼赫鲁纪念基金奖。

1984-86年:专修汉语。两年后,硕士毕业。1986年,我在尼大读书时,开始将鲁迅诗集译成孟加拉文。

1986-88 年:86年通过印中文化交流的项目,得到中国奖学金赴华。86-87年在复旦大学进修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学史。86年底,参加中国高教局和上海电视台合办的国际汉语演讲赛,得到一等奖即景泰蓝花瓶。中央电视台也播出该电视节目。中国各地人的心目中当了流行人物。

1987年转校,到北师大,在钟敬文教授的辅导下开始学民俗学和民俗学理论。87年底,上了电视台,在外国友人唱中国歌大赛中得到金梅奖。88年春节时,在中央电视台与牛群先生一起说相声,得到大众的好评。87-88年间,多次在中国各地进行民俗学考察。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赴云南进行少数民族社会、习俗考察。在华深造的过程中,我收集了37箱关于中国民俗与民间文学、历史、语言、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书籍。88年7月底归国。

1990年:第二次赴华。5月-7月间,研究泰戈尔在华的题目。

1993-95年:在尼大读博士,博士论文题目为:汉藏社会反映于民间文学。1996年初正式收到博士学位。

1997年:第三次赴华。7月-8月间,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参加中国教委安排的语言文化讲习班。



专业简历:

1989年2月至4月间,在国际大学中国学院进行教学工作。6月15日,进入尼赫鲁大学,作为助教授从事教学工作。

1996年5月初晋升中文系首位副教授,5月底当了尼大新建的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的首任主任, 一直到98年。尼大有轮流当系主任的制度。

2000-2002年:第二次当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5月初,晋升教授。

2005-2006年:2005年2月,被德里大学选为教授,被请去德大,4月于该校东亚学系开始教学工作。2006年8月离开德大回到尼大。

2008-2009年:被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即ICCR选为深圳大学ICCR讲席、访问教授在深大从事14周的教学工作。

2008-2010年:第三次当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至今我是唯一的在印度三家中央直辖的大学里从事教学的教师,也是印度第一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校用汉语从事教学的教授。]



学术成果(著作):

1991年:5月,出了第一本书:“鲁迅诗集”(孟译本),带有注释。书中包含鲁迅的45首诗。每一首诗带有注释,让普通读者懂得中国文化及诗歌的象征意义。将中文原著直接翻译成孟加拉文。

1998年:3月,出了第二本书:“中国当代诗歌集”(印地文译本),带有诗人简介。包含27位中国诗人的54首诗。将中文原著直接翻译成印地文。

1999年:9月,出了第三本书:“汉藏社会映于民间文学”(英文),415页。

2000年:3月,出了第四本书:“艾青诗歌、寓言集”(孟译本),带有注释。包含艾青的86首诗和4个寓言。每一首诗带有注释,让普通读者懂得中国文化及诗歌的象征意义。将中文原著直接翻译成孟加拉文。 [曾于1990年7月在京采访艾青氏。]

2004年:3月,出了第五本书:“跨文化的印象:艾青、巴勃罗·聂鲁达、尼克拉斯·桂连诗歌集”(英译本),带有注释。将中文、西班牙文原著直接翻译成 英文。[与西班牙老师贝雅特里斯女士合作翻译智力诗人聂鲁达和古巴诗人桂连的西班牙文诗歌。]

2008年:8月,出了第六本书:“伟大民众领袖苏葩士·崭德若·鲍斯在东亚的印度解放运动:中国、印度档案馆销密的文件”(英文),468页。

2009年:2月,出了第七本书:“伟大民众领袖苏葩士·崭德若·鲍斯在东亚的印度解放运动:当代轶事、回忆录及战时报告文学”(英文),423页。



学术会议及发言:

1990年:5月出席北师大安排的“世界文化艺术研讨会”, 论文:“泰戈尔歌曲的社会、文化、政治意义”。

1996年:8月出席印度贝纳拉斯大学举办的“当代文学研讨会”,论文:“1978年以来中国诗歌的发展”。

1997年:2月出席ICCR和尼大合办的“西班牙、拉美国际研讨会”,论文:“跨文化的印象:艾青与聂鲁达”。10月出席尼大印度语文系举办的“爱情诗歌国际研讨会”,论文:“1978年以来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作品”。

1998年:4月出席台北的“亚太地区青年领袖会议”,论文:“目前青年人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其补救法”。

1999年:12月出席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在尼大合办的“中国佛教根源于印度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印度佛学梵文术语迁入中国佛教:词源研究”。

2000年:1月出席巴蒂雅拉市旁遮普大学举办的“印度国际民俗学研讨会”,论文:“印度、中国的生殖器崇拜习俗。”10月应邀访问中央邦印军教育中心外语系,讲话:“中国文字字源及其演变”。

2002年:6月应邀访问北京戏剧学院,讲演:“印度电影及其社会、文化意义”。7月出席印度商会主办的“印中经济合作会议:挑战与机会座谈会”,论文:“印中经济合作的历史、文化意义”。11月出席德里大学举办的“中印妇女建设20世纪社会的主要作用研讨会”,论文:“20世纪中国女作家及其作品鉴赏”。

2003年:1月出席新德里英·甘地国家美术学院举办的“玄奘与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论文:“《西游记》小说人物中的民俗学成分”。3月出席西班牙大使馆与尼大合办的“西班牙、拉美国际研讨会”,论文:“古巴诗人尼克拉斯·桂连的中国象征性诗歌”。4月出席德里大学举办的“社会主义还是实用主义:中共十六大的政治评论研讨会”,论文:“从《三个代表》理论的角度分析今日中国社会”。8月出席德里书展委员会主办的“印度儿童文学的现况与未来”,论文:“儿童文学理论及自全球化世界的角度对孟加拉文作品的评论”。11月出席尼赫鲁纪念博物馆举办的“中印关系评论研讨会”,论文:“中印关系:未知领域的探索”。

2004年:3月出席日本京都大谷大学、那兰陀新大寺在孟买合办的“佛教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国际研讨会”,论文:“概念的迁植:中国佛教术语的激进性与演变”。4月出席巴黎人类和平基金会在德里印度国际中心举办的“中印跨文化对话座谈会”,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新趋势”。

2005年2月,出席日本基金会、尼大合办的“东亚文学:中日韩与印度的相互影响:国际研讨会”,论文:“印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民间文学视角”。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网站 CopyRight(2012) 技术支持:科筑网络

粤ICP备08005809号